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古籍 > 卷下·中和 正文

卷下·中和

作者:陈淳  阅读:次  类别:古籍 北溪字义

中和是就性情说。大抵心之体是性,性不是个别物,只是心中所具之理耳。只这理动出外来便是情。中是未接事物,喜怒哀乐未发时,浑沦在这里,无所偏倚,即便是性。及发出来,喜便偏于喜,怒便偏于怒,不得谓之中矣。然未发之中,只可言不偏不倚,却下不得过不及字。及发出来皆中节,方谓之和。和是无所乖戾,只里面道理发出来,当喜而喜,当怒而怒,无所乖戾于理,便是中节。中节亦只是得其当然之理,无些过,无些不及,与是理不相拂戾,故名之曰和耳。

中者,天下之大本,只是浑沦在此,万般道理都从这里出,便为大本。和者,天下之达道,只是这里动出,万般应接,无少乖戾而无所不通,是为达道。

中有二义:有已发之中,有未发之中。未发是性上论,已发是就事上论。已发之中,当喜而喜,当怒而怒,那恰好处,无过不及,便是中。此中即所谓和也。所以周子通书亦曰:中者,和也。是指已发之中而言也。

尧舜禹“允执厥中”,皆是已发之中。若是里面浑沦未发,未有形影,如何执得?及发出来方可执。此事合当如此,彼事合当如彼,方有个恰好准则,无太过不及处,可得而操执之也。

中庸篇只举喜怒哀乐四者,只是举个大纲而已。其实从里面发出来底,当然而然,无所拂于理者,都是和。

释氏之论,大概欲灭情以复性。李翱作复性论二篇,皆是此意。翱虽与韩文公游,文公学无渊源,见理不明莹,所以流入释氏去。释氏要喜怒哀乐百念都无,如何无得?只是有正与不正耳。正底便是天理,不正底便是人欲。ARTX.CN

大抵中和之中,是专主未发而言。中庸之中,却又是含二义:有在心之中,有在事物之中。所以文公解中庸二字,必合内外而言,谓“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常之理”,可谓确而尽矣。
金禾实业:甜味剂产品安赛蜜被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337调查天泰药业拟赴创业板IPO已聘请中信证券为其上市提供指导和顺科技创业板IPO指导完成走得更远!九策燃气创业板上市指引已完成航民股份:委托理财进展海悦能源:拟以近600倍溢价收购西北能源100%股权据悉,蚂蚁集团最新估值为2000亿美元,较IPO估值低近1/3高净值理财内卷:破赎后资金追星私募建行理财规模突破万亿大关自主发行占比位居前列银行理财子公司如何"掘金"股权市场未决诉讼,尚未盈利,云天励飞科创板IPO已"残缺"杭州银行:股东国寿拟减持公司1%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