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诗文 > 《送应氏(1)二首》步登北邙阪,遥望洛阳山原文、翻译及欣赏 正文

《送应氏(1)二首》步登北邙阪,遥望洛阳山原文、翻译及欣赏

作者:古文学  时间:2017-10-24 10:09:48  阅读:次  类别:诗文 魏晋

送应氏(1)二首

    步登北邙阪,遥望洛阳山。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不见旧耆老,但睹新少年。侧足无行径,荒畴不复田。游子久不归,不识陌与阡。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念我平常居,气结不能言。

    【译诗】徒步登上北邙山坡,远远眺望洛阳山。洛阳何等沉寂无生气,华丽宫庭烧成灰烟。城墙全都塌坏分裂,荆棘丛生高接云天。看不见年迈的老人,只能见到后生少年。侧脚走路也无路径,肥沃土地不再种田。漂泊在外久不还家,再辨不出田间陌阡。旷野何等萧条冷落,千里平原杳无人烟。一想这平素居住的地方,就胸中郁结无话可言。

    【解析】《送应氏》二首作于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这年七月,曹植随父曹操西征马超,途径洛阳。当时应玚也在军中,不久,应玚受命行将北上,曹植设宴送别应氏,写了这二首诗。这第一首是写洛阳荒芜残破景象。诗的一开头,用一“登”一“望”作全诗的领起,为描写洛阳衰败景象选取了适宜的角度。“望”到了什么?往日繁华的都市昌盛不见了,眼下只是“宫室尽烧焚”的“寂寞”景象。诗人用浓淡相间的墨彩,勾勒出一幅凄凉的图画:景——“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人——“不见旧耆老,但睹新少年”;田——“侧足无行径,荒畴不复田”。这就是当年繁华昌盛的都市,而今却萧条冷落、衰败荒芜,可见,社会动乱,给人们带来何等沉重的灾难。就连洛阳旧人,因出游在外而再回故乡,也分辨不出自己所熟悉的地方了!那辽阔的平原如何呢?并非洛阳如此,各地皆然:“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正因如此,才导致了尾句的“念我平常居,气结不能言”。诗人憎恶战争的情绪,跃如纸端。恐怕,也是战乱,才造成挚友别离的吧!从艺术角度讲,诗人从大处着笔,描绘战乱造成的灾难以抒感慨惜别之情,用字凝练、生动、形象、概括而又恰到好处,描写有巨有细,有虚有实、有远有近、有景有人,既清晰又动人。从内容角度讲,它是那个时代形象的写照,是战乱社会的缩影。

    清时难屡得,嘉会不可常。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愿得展嬿婉,我友之朔方。亲昵并集送,置酒此河阳。中馈岂独薄?宾饮不尽觞。爱至望苦深,岂不愧中肠?山川阻且远,别促会日长。愿为比翼鸟,施翮起高翔。

    【译诗】清平时世很难多得,朋友的盛会不能常欢。天地永远没有尽头,人寿却如晨霜短暂。祝愿你施展安顺,一路平安到达北方。亲近的友人一齐送行,在河北岸置酒举觞。送行的酒宴难道不丰盛?为什么不能尽兴饮酒?爱到顶点希望也深,内心怎能不感到愧疚!行程遥远山川阻隔,分别急促却很久再会。我愿意化作比翼鸟,和你一起展翅高飞。

    【解析】这首诗是写惜别之情的诗。作者不但写出了朋友间友情之深挚,而且在惜别之时又有对友人的慰勉。诗一开始,首先流露出对别离无可奈何的不满。于是“人命若朝露”般的短暂,战乱中的相会与别离则更应珍惜。所以,作者直接道出对应氏兄弟的美好祝愿:“愿得展嬿婉,我友之朔方。”祝愿之后,正面描写欢送筵宴的景象:“宾饮不尽觞!”为什么会如此呢?这里面隐隐着无限的情意!是忧伤、是惜别、是怨懑、是悲切,使得平素至交好友在一起的饮酒不尽觞。感情,就在这该豪饮而不能豪饮的场景中!山高水远且相阻隔,马上就要别离,又不知何时相会,越是依恋惜别,越该珍惜宝贵的时光啊!真真不愿离开啊——“愿为比翼鸟,施翮起高翔”,仅这两句,就把诗人的情和谊、爱和恋囊括无遗。这种没有离愁别恨的送行更能动人心弦。本诗看似杂乱,实则不然,它统于“情”上,网结全篇,因之颇能感人。

开元证券维持永进买入评级预计2021年净利润同比增长44.05%平安证券维持云铜推荐评级预计2021年净利润同比增长78.07%国金证券维持Proya买入评级预计2021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3.32%铂金新材料8月25日盘中跌5%8月25日金融信息发展快速上涨美银证券:新奥能源(2688.HK)跑输大市,目标价上调至83.6港元科大国创8月25日盘中跌5%华泰证券下调永高增持评级,目标价6.24元创智科技8月25日盘中跌5%雪龙集团8月25日盘中涨5%京东买底后,“木木姐”表示对中国不悲观东北证券维持金石源买入评级,目标价5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