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诗文 > 十二时原文、翻译及欣赏 正文

十二时原文、翻译及欣赏

作者:古文学  时间:2017/12/14 14:17:40  阅读:次  类别:诗文 汉朝

    平旦寅,少年勤学莫辞贫。君不见朱未得贵,犹自行歌背负薪。

    日出卯,人生在世须死老。男儿不学读诗书,却似园中肥地草。

    食时辰,偷光凿壁事殷勤。丈夫学问随身宝,白玉黄金未是珍。

    隅中巳,专心发愤寻诗史。每忆贤人羊角哀,求学山中并粮死。

    日南午,读书不得辞辛苦。如今圣主召贤才,去耳中华长用武。

    日昳未,暂时贫贱何羞耻。昔日相如未遇时,凄惶卖卜于廛市。

    晡时申,悬头刺股是苏秦。贫病即令妻嫂行,衣锦还乡争拜秦。

    日入酉,金尊多泻蒲桃酒。劝君莫弃失途人,结交承己须朋友。

    黄昏戌,琴书独坐茅庵室。天子不将印信送,誓隐山林终不出。

    人定亥,君子虽贫礼尚在。松柏纵然经岁寒,一片贞心常不改。

    夜半子,莫言屈滞长如此。鸿鸟只思羽翼齐,点翅飞腾千万里。

    鸡鸣丑,莫惜黄金结朋友。蓬蒿岂得久荣华,飘飘万里随风走。

    此词原为敦煌手卷中《齖(yaqìa牙齿长得不好)新妇变文》内的插曲,其上还有诗:“自从塞北起烟尘,礼乐诗书总不存。不见父兮子不子,不见君兮臣不臣。暮闻战鼓雷天动,晓看带甲似鱼鳞。只是偷生时暂过,谁知久后不成身。愿将再逢尧舜日,胜朝偃武却修文。勤学不辞贫与贱,发愤长歌十二辰。”《全唐五代词》即取“发愤”二字为之题。

    此词之内容,与诗篇是一致的,都是劝导青年要努力学习文化,将来方能建功立业,就其立意而言,在当时属“正道”,是健康的,插入变文内,也寓劝人为善之意。从现代标准去评价,也是积极的,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词的主题是“劝学”,作者的构思总是围绕着这个中心去作文章,从理论上、实际上来阐明发愤勤读的必要性。作者深深懂得光用理论的说教是无力的,只有用具体的实例来证明发愤勤读是不会白费力气,一定能成功的。所以作者列举了在唐代以前历史上五个赫赫有名的发愤读书取得成功的知识分子——朱买臣、匡衡、羊角哀、司马相如、苏秦,作为有力的明证。

    

    

写生珍禽图卷 五代 10世纪 黄筌 绢本设色 北京市故宫博物院藏

    此调是以十二个时辰次序开始的,但有两种写法,一种是从“夜半子”开始,一种是从“平旦寅”开始,前者是以地支的次序先后为准,也切合现代一天二十四小时的计时方法。后者以白天开始为准,都有道理。此词是采用后者。所采用的十二时,带有起兴的作用。

    第一首作者劝戒年轻人不要怕贫穷,要努力学习。他知道光用理论是说服不了年轻人的,只有用实例来证明,才能有效。他举了床买臣的例子,证实只要勤学,即使穷得像朱买臣那样卖柴为生也一样获得成功。朱买臣,字翁子,西汉会稽人,家甚贫,卖柴自给,常背着柴捆边走边读。妻子感到丢人,就离开了他。汉武帝时,得严助之荐,拜为中大夫,受命为会稽太守,后为丞相长史。戏剧《马前泼水》演的就是他的事。

    第二首是说作为一个人,总会由老到死的,但是如果不学习,干一番事业,就像园中的一棵小草似的微不足道,意思是白白地做了一个人。

    第三首又举了一个发愤读书的典型——匡衡凿壁偷光。匡衡,字稚圭,西汉东海承(今山东苍山兰陵镇)人,精通经义,尤其善于讲说诗经。据《西京杂记》载:“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匡衡刻苦学习,终于成名。证明一个人只有学问才是随身带着的用之不竭的财宝。那些白玉、黄金之类,全是身外之物,没有什么稀罕。

    第四首劝人要发愤研读诗和史。作者想到了古代贤人羊角哀,在山中求学,后来并粮而死。这是引用了羊角哀与左伯桃的故事。并粮说的是左伯桃,不是羊角哀。据《烈士传》载:“战国时,左伯桃与羊角哀为友,闻楚王贤,同入楚,道遇雨雷,衣薄粮少,二人计(算计)不俱全。伯桃谓哀曰:“吾所学不如子,子往矣!”乃并衣粮与哀,自(己)入空树中死。哀至楚为上卿,显名一世。乃启树发伯桃尸,备礼改葬之。伯桃墓近荆将军陵,哀梦伯桃告云:‘我日夜被荆将军所伐。’哀云‘我向地下看之。’遂自刎死。”后世常把朋友交情深厚的称“羊左”。

    第五首是说学好本领以后报效国家。从“去耳中华长用武”句看,此曲之作者为西北少数民族的人,或为突厥,或为回纥,或为胡人。在唐时,有不少重要将领是少数民族,如哥舒翰,安禄山等。此词反映了当时的边疆民族的实况,他们的追求目标是学好本领到中原去从戎。“耳”或为“尔”,“你们”之意。如作助词,那么此句应为“去耳(吧),中国经常在招兵打仗,可以一展所学了。”

    第六首说,暂时的贫困低微有什么可羞可耻的,像从前的司马相如,在没有碰上好机会时,不也是十分狼狈地大街上替人家测字算命么?这是作者在鼓励青年们不要因为暂时的失意而灰心丧气。历史上有两位著名人物叫相如的,一位是战国时赵国的蔺相如,当过缪贤的门客。一位是西汉时的司马相如,在临邛当过酒倌。两位相如都没有卖卜过,是否作者把严君平在成都卖卜的事张冠李戴到司马相如头上?读者只要领会作者的本旨就行了,对于典故的偏差不必斤斤计较。

    第七首也是鼓励发愤勤学的,引用了苏秦的典故。苏秦,战国时洛阳人,字季子,拜鬼谷子为师,学习纵横家的学问。他在游说秦惠王失败后,潦倒不堪,《战国策·秦策》说他“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赢滕(绑腿)履(用布裹着小腿,穿着草鞋),负书担囊,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他在被家里亲人瞧不起的情况下,没有消沉,知道自己学习得还不到家,就继续发愤读书。他“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后来游说六国成功,佩六国的相印。在去游说楚王,路过洛阳时,“父母闻之,清宫除道(打扫房屋和街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这就是“衣锦还乡争拜秦”。不过“悬头”却不是苏秦的事。宋代李昉《太平御览》引《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后为当世大儒。”从“悬头”移到苏秦名下看,司马相如之去卖卜也就不足为怪了。

    从第八首起,到末首为止,是表明作者的处世之道和为人的准则。第八首“日入西”及末首“鸡鸣丑”表明要多多结交朋友,不要吝惜钱财“莫惜黄金结朋友”,不要瞧不起穷途潦倒(失途人)的人,他们只是“暂时贫贱”的,都是值得结交的朋友,应该盛情热忱相待(“金尊多泻蒲桃酒”)。

    第九、十、十一首是表明作者对建功立业的立场与态度。他在茅庵里韬光养晦,学成经济之材(琴书独坐茅庵室),如果朝廷上不懂得礼贤下士,委以重任(天子不将印信送),那么宁可修身隐居山林,绝对不出去钻营利禄(誓隐山林终不出)。他认为有修养的人(君子)虽然贫困,人格(礼)还是要保持的。他把自己比作冬季的松柏,是经得起严峻的考验的。“松柏纵然经岁寒”两句,是引用了《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典故。

    末两句作者流露了被压抑的牢骚。“莫言屈滞长如此”,别说被委屈,耽误前程,哪怕一直这样下去。这就是牢骚,而且含有愤懑的情绪,但他对这种“屈滞”现状并未屈服,依然雄心勃勃,要像鸿鹄那样一飞冲天,一举千里。他深深地知道“蓬蒿岂得久荣华”,在穷乡僻壤是得不到荣华富贵的,只有“飘飘万里随风走”才有出路。

    这套大曲,阐述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学成文武艺,贷与帝王家”的一整套封建读书哲学,用贾宝玉的话来说,就是“禄蠹”。作者很露骨地表演了“身在山林,心存魏阙”的那种患得患失的旧文人、假隐士的角色。在词中所列举的五位贤人,全部是“穷而后通”的典型,也是作者崇拜、学习的楷模。拿出实例,是为了证实作者的思想行为的正确。这套曲子,如果从“热中仕进”的角度上去要求发愤勤学,是不可取的;但如果认为是做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执着追求的目标,那么这样的发愤勤学还是有其积极的意义的。再说“学成文武艺,贷与帝王家”,在封建时代的文人,也只能如此,那是“十年寒窗”的唯一出路,我们是没有理由去责怪前人的。

贷款买房负债率低于多少可以贷款,贷款人负债率在申请贷款过程中的重要性创业板鑫东财配资,天山生物的股价在20天内飙升了5倍集资公司的老板成了最大赢家?合理的资产负债率,财务指标精解—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60说明,中公教育披露,60亿定投募资后股价下跌,三季度负债率较去年同期上升债券换手率,如何用换手率抓住黑马股?后悔知道为时已晚如何看趋势线斜率,如何利用趋势线准确判断趋势方向?股票总负债正的好还是负的好,汽车和房子是负债还是资产?用这个招数清理不良净资产天际股份:上半年实现净利润2.05亿元,同比增长708.98%分时图放量下跌怎么看,中国股市:在股价准备下跌之前,这些迹象在分时图中100%出现,值得一读怎样开通股票期权账户 哪里可以开通期权交易?大庆股票配资 请问上海股票配资有推荐的吗?创业板股票开通需要什么条件 机构户开通科创板有什么要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