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诗文 > 吴禄贞《戍边楼落成,登临有感》原文及赏析_爱国诗词大全 正文

吴禄贞《戍边楼落成,登临有感》原文及赏析_爱国诗词大全

作者:古文学  时间:2015/10/10 14:18:09  阅读:次  类别:诗文 其他

诗名《戍边楼落成,登临有感》作者吴禄贞原文

筹边我亦起高楼, 极目星关次第收。

万里请缨歌出塞, 十年磨剑笑封侯。

鸿沟浪静金瓯固, 雁碛风高铁骑愁。

西望白山云气渺, 图们江水自悠悠。

赏析

    《马关条约》签定后,清政府被迫赔款割地,并承认了日本在朝鲜的全部统治权。然而吞并中国早已是日本军国主义的既定国策,清政府的丧权辱国行径不仅没有延缓日寇的入侵,反而推进了其“北进”、“南进”战略计划的实施。所谓“北进”,即以朝鲜为跳板,从陆地进攻,占领东北。光绪三十三年(1907)吴禄贞赴延吉任边务帮办,时延吉已是“界争激烈,主权动摇,日警日兵横行境内。”(谢炳朴《吴绶卿先生遗诗书后》)吴禄贞到了那里便废寝忘食地整顿军务、修整工事、准备迎战。一日,戍楼落成,他登楼远眺,图们江畔一派战备景象,更激发了他抗敌御侮、保卫祖国的豪情,于是写下了上面那首诗。

    作者一起笔便紧扣题目,点出建楼目的。为筹划边务而建戍楼,古来有之,陆游曾有《筹边楼记》一文。作者轻轻拈出一个“亦”字,将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反侵略优良传统显示出来,出语雄迈俊伟,一下子振起了全首诗的精神。次句接写登楼远眺,关卡星布,“次第收”,即一个个尽收眼底。往昔令人骋目惬心之景全不见了,而日军剑拔弩张之状却历历在目,睹外寇凌逼,思国势衰危,无限忧患已在不言中。

    面对此景,思从中来,颔联二句便转入对往事的回顾:“万里请缨歌出塞,十年磨剑笑封侯。”作者曾西去新疆伊犁考察新军,今又东赴延吉筹划边务,确实可以称得起“万里行”了。请缨,意为请战。“歌出塞”,语本陆游《弋阳道中遇大雪》诗:“起倾斗酒歌出塞,弹压胸中十万兵。”作者高歌出边塞,万里赴国难,一身许国,为国而战。从当年投湖北武备学堂到如今,屈指算来整整十年,作者借用“十年磨剑”(朱彝尊《解珮令·自题词集》中语)来形容自己长期磨炼、养精蓄锐,正是为了报效祖国,而对于那些卖国以求高官、投降以谋厚禄之辈给予了极大的轻蔑。“万里”,见征战程途之遥,“十年”,知疆场驰骋之久,对仗极工也极凝炼,将作者戎马生涯包孕无遗。

    颈联再转,从往昔回顾折入未来憧憬。作者多么希望有朝一日河清海晏,那图们江不再是两军对峙的“鸿沟”,那大雁栖息的北方沙碛地也呈现出一派太平景象,疆土完固如铁制瓯器,敌寇铁骑望之畏而退却……然而现实恰与幻景相反:国门已破,山河已碎,日寇重兵陈列,正虎视眈眈,真可谓“鸿沟浪涌金瓯缺,雁碛干戈铁骑狂”。作者着力渲染强国梦,富有浪漫色彩,展示了作者重振山河的宏伟气魄与抗敌御侮的坚定信念。

    最后一联从回忆与幻想中又折回眼前景致。作者凭轩,“西望白山云气渺,图们江水自悠悠。”祖国山河壮丽无比,更激起爱国志士卫国捐躯的激情,以景作结,首尾圆贯,意味无穷。

    这首诗以登楼领起,以抒感为主,以观景作结,层次分明,极有章法,萦回曲折而转接自然,使写景记事抒情浑然一体。语言精炼,音韵铿锵,字里行间充满骁将雄风,令人读后觉豪气干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