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诗文 > 新城游北山记原文、翻译及欣赏 正文

新城游北山记原文、翻译及欣赏

作者:古文学  时间:2017/12/14 14:17:40  阅读:次  类别:诗文 汉朝

【原文】:

    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初犹骑行石齿间,旁皆大松,曲者如盖,直者如幢,立者如人,卧者如虬。松下草间有泉,沮洳伏见,堕石井,锵然而鸣。松间藤数十尺,蜿蜒如大蚖。其上有鸟,黑如鸲鹆,赤冠长喙,俯而啄,磔然有声。稍西,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系马石觜,相扶携而上。篁筱仰不见日,如四五里,乃闻鸡声。有僧布袍蹑履来迎,与之语,而顾,如糜鹿不可接。顶有屋数十间,曲折依崖壁为栏楯,如蜗鼠缭绕乃得出,门牖相值。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二三子相顾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且莫,皆宿。

    于时九月,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窗间竹数十竿相摩戛,声切切不已。竹间梅棕,森然如鬼魅离立突鬓之状。二三子又相顾魄动而不得寐。迟明,皆去。

    既还家数日,犹恍惚若有遇,因追记之。后不复到,然往往想见其事也。

【原文作者】:晁补之

【鉴赏】:

    富春山水,以旖旎清丽的秀姿甲于东南。唐宋时所置的新城,在杭州西南,是杭州属县,即今之富阳。苏轼任杭州通判时,常携友出游其间。风岩水穴,奇山异川,惹得诗人常常“溪边委辔听溪声。”(《新城道中》)以至豪情大放地唱道:“此间不可无我吟。”(《往富阳、新城,李推先行三日,留风水洞见待》)然而在东坡的诗中,以及后来擅长描绘富春山色的元四家之一的黄公望的画中,都还只是展现这一带风光绵邈绮艳的一面。《新城游北山记》的作者探入其里,为我们刻画了这里山川幽冷凄清的另一面,这篇游记的作者,便是“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

    游记按时间为顺序,以游踪作线索,生动地再现了作者眼前的奇景异境。文章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作者记深入北山的沿途所见及投宿荒寺的情景。作者仿佛高明的摄影师,采用了类似电影的推摄手法,运用各种镜头,将一幅幅画面展现在读者眼前。人们宛若身临其境,蹀行在犬牙交错的乱石丛间,渐深渐幽。随后镜头向两旁拉开,在一片青翠的松林中选摄了几株姿态各异的苍松,有曲有直,有立有卧,其形不一,或如盖,或如幢,或如人,或如虬。继而镜头俯视并缓缓推向远处,在松荫下低湿的沃草丛中,有时隐时现的清澈的潜流轻濑,细涓汇聚,注入石井,发出叮咚叮咚的清脆响声。行文至此,一个跌宕,由清转奇。接着镜头仰摄,长有数丈而形如蝾蚖的藤萝,缠绕着松干与松枝,身黑冠红嘴长的八哥栖歇在上面,不时地磔磔啄木。在幽深的林莽中再往前行,西面是高高的山峰,在树木簇拥下,一条仅可容人上攀的小道显得格外分明。舍马而登,扶携而上。浓密的竹林,遮闭了阳光,走了四五里,才听到鸡鸣--居然还有人家!这是一个怎样的深山人家呢?不由得引起读者好奇而紧随作者前往。突然,一个和尚轻手轻脚地前来迎接,刚欲说话,他却疑惧地看了你这个世外人一眼,便如胆怯易惊的小鹿一样不能与人稍微接近,倏忽离去,只好顺其踪影前行。真是奇境奇人!山顶有数十间房屋,依壁傍崖筑了曲曲折折的栏杆--这决不似“廊腰回缦”那么优美,倒有些“斗折蛇行”令人怵惕--人行其中,象蜗牛与老鼠一般盘旋屈伸而上。好不容易来到僧舍稍歇,置身于这空虚寂寥的氛围之中,不由产生一种惶然压抑之感。不期山风飒飒,传来了殿堂铃铎时轻时重、断续单调的啷之声,进一步渲染了死一般的沉寂静谧。若断若联,飘忽不定的钟声,回荡山谷,更使人有一种空灵廖廓的感觉,似乎空间在无限扩大,而人越发显得渺小,以至窒息得令人心惊胆栗,相顾而叹,不知来到一个什么境界!

    第二段写空山月明的景象及夜卧禅房看到树木怪影的惊惧心情。这是怎样一个九秋夜景呢?“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仅仅20个字,简洁地描画了一个太空清朗,表里澄澈的琼玉世界。庭中的修竹在微风中摇曳,沙沙切切,作者不觉一怔。向窗外望去,不是“疏影横斜”的倩影,也不是“竹摇清影”的逸姿,而是梅树与棕树在月光逆照下所呈现的鬓发直竖的鬼影,阴森透骨,寒气入髓,魂魄为之一动,哪里还能睡得安稳呢?白日心惊尚未已,此刻又增添了魂悸魄动,更递进一层,越发显得幽微玄冥难测了。天一亮,赶快离开这个鬼地方!

    文章结尾,不落陈套去署明来者姓名及写作时间,而是写归来心情与追记缘由。回家几天后,那个古怪可怖的地方,仍然恍恍惚惚地在眼前晃荡,余悸难消,因而追记。以后虽不再去那儿,可是刻骨铭心的印象常常在脑际浮现。作者以情托景,又重新唤起读者对荒寺奇遇的回忆,反扣回顾前文,更加深先前印象。

    补之才气飘逸,诗文奇卓,亦擅长书画,所画山水常自题诗。从这篇游记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善于运用画家的目光去观察自然,捕捉山水的灵气。如果说山水也有个性的话,那么作者准确地抓住了北山风景的特征,生动形象地塑造了山水中的“这一个”。北山风景最大特征是什么呢?就是幽绝冷僻,凄神寒骨。松下草间的潜流,依壁傍崖的栏楯,人如蜗鼠而行的曲廊,竹间梅棕的怪影,都是此地特有别地所无的。正因为作者抓住了这些特征,达到“造化之秘,与心匠之运,沆瀣融会,无分彼此”的境界(《谈艺录》)。所以才栩栩如生,富有个性,令人读后不会忘怀。

    其次,这篇游记语言精当,简洁准确,生动形象。如开头写松,连用四个比喻,一气呵成,琅琅上口;写僧人惊疑胆怯不易近人,作者比之如麋鹿;写山道曲廊回旋崎岖,人行如“蜗鼠缭绕”,不只步态仿佛,行人惊惧敏感的心情也正如同蜗鼠。真不知还能选择其它什么能比蜗牛老鼠来得更贴切生动。再看梅树叉支立,尤其是棕榈那特殊坚硬挺直的枝叶展开着,在朦胧的月下,确实如同鬓发直立的鬼怪,更加烘托了恐怖的气氛。

    作者精于绘色绘声,使外界的声音与内心的声音产生共鸣,悲怆的钟声与萧瑟的竹声,那飘荡空灵的听觉效果,正与作者内在情绪节奏相合拍。寓情于景,借景抒情,从而达到情景交融。每一个自然对象总是以自己独特的形式,同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于是人们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生活种种类似的地方,看到了人、看到了自己的生活形象。新城北山那种“幽邃寂寥”的清境,正是作者当时对社会与自身凄苦悄怆心情的写照。自然界的事物,只有作为人的一种暗示,才有美的意义。山山水水代言了作者的心声,所以才富有动人的魅力。

    最后,作者善于向前人学习,化为己意,也是值得借鉴的。这篇游记的风格与语言,显然深受柳宗元山水记峭刻峻洁笔法的影响,近人高步瀛评论本文时说:“摹写极工,巉刻处直逼柳州”。(《唐宋文举要》)溯其源还可上追六朝山水小品,但作者取其节奏音韵的谐和,而去其勾勒轮廓的粗疏。补之早年在杭州就结识苏轼,曾作《七述》,赋钱塘山川风物之美,深得东坡称赞,甚至说自己可以“搁笔”。这固然是提携后进的勉励之语,怕也不是没有一点道理。坡公暮年在《答张文潜书》中写道:“仆老矣,使后生犹得见古人之大全者,过赖黄鲁直、秦少游、晁无咎,陈履常与君等数人耳”,于此可以看出东坡对作者的赏识与期待。

宏观周报:信贷快速收紧结束,货币政策有短期利好窗口警惕货币政策"抗药性",企业发展欲不能丢欧洲央行管委会维勒罗:除PEPP外,欧洲央行将继续维持宽松货币政策秦鸿看市场|无风险利率反弹,高成长股分化战略深度报告:货币政策框架分析手册央行武汉分行:加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力度,提高对不良贷款的容忍度报告称:信号密集释放货币政策仍"稳"结构性工具将进一步加强一季度保险消费投诉:华汇人寿、瑞华保险保费过亿元投诉居寿险公司前两位银行员工冲动辞职退出被拒,公司一审判赔18万,二审被撤销一季度保险消费投诉:九龙财险等万保单位居财产保险公司投诉量前两名一季度保险消费投诉:人保财险位居财险公司第一美股早报|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宏恩教育较发行价大涨33%